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矿床学复习资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矿床学复习资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地理如何学好?
首先: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对地理科的认识。
其次:上课注意听课,课下进行复习巩固,及时完成作业。
第三:买一本地图册,看懂图例,经常看地形图和政区图。
第四:加强多做习题练习,并学会画地图及课本重要模式图。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哪个更好?
同根同源两兄弟,分分合合唏嘘多;专业所长趋同质,城市校园大不同。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如果你非要让我在两所大学其中选一所去就读,我选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既然两所大学都叫同一个名字,那自然是在历史上渊源颇多,从1952年地质学院在北京成立,到学校迁出北京,在武汉开始办学,在北京武汉两地办学,到两地校区独立办学,像极了一部微缩历史剧。
从院校层次上面来说,都是211,平起平坐。两所大学的优势专业也没什么可说的,毕竟名字就是地质大学嘛,所以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学、安全工程、环境工程、资源勘查、宝石及材料都是特别的强大,如果你是因为对于专业的喜爱而选择地大,那么北京或者武汉都可以满足你的所需。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有什么优势呢?不得不说在教学历史沉淀和师资积累上面是占有优势的,你只要分别登录两校的网站,看一看各院系的师资,再横向对比一下就能发现。
此外武汉地大的校园环境的确更好一点,武汉这个地方巨无霸大学比较多,每年百万大学新生绝非吹嘘,地大虽然在武汉不算大,但是比起地大北京,却是大出了很多啊。此外西区北区之间隧道相连也算得上一到独特的风景了。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武汉地质大学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本校区,所以说,从历史根源上讲,武汉地地质大学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根据地。但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是武汉地质大学的分部,但是因为地处北京人才聚集,优秀学生聚集,所以每年的招生北京地址大学的分数线要高于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的分数线,当然了老师知名的教授也更愿意在北京发展,所以北京地质大学师资力量要好于武汉地质大学,同时学生的招生生源也好于武汉地质大学。不过因为武汉地质大学和北京地质大学是同一所大学,所以师资力量是互通的。
作为一名地大学子,对这个问题长期关注。地大分南北两校自1987年地大组建以后以后开始,长期以来两校分工明确,北京以研究生为主,武汉偏重本科教育。但自1994年以后北京也开始招收本科生,武汉研究生招生也开始变多。但武汉作为总校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即在两校各自有行政班子的基础上,还有总校一套人马。但2005年教育部一纸公文大学总部撤销,但仍一一所地质大学整体进行建设,但自此南北两校正式分家。而两校之间的校委会却迟迟没有像石油和矿业大学一样建立。致使两校间距离渐行渐远。但在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重点学科建设、校友等资源上还有共享。除此之外,联系已不甚多。两校优势学科相近,很多方面高度重合。主要重点学科以古生物,地质工程,矿产普查,岩石学为优。北京有地域优势,可以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全国甚至世界上很多成品人才都比较容易召集。北京校园较小,适合小而精。武汉近几年大力招揽人才,避免了之前的近亲繁殖的现象,同时随着武汉市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完善和经济的发展,与北京条件相比也正在缩小。同时随着新校区的建设,地大武汉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人才的招揽也取得较好的成果,后期的发展也较有潜力。在就业方面,个人认为,在北京的机会明显要多于武汉,尤其在公务员招考方面。现在在地质行业不甚景气的大背景下,希望两校能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猜忌,缪力同心,共同进步。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和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哪个更好?
众所周知,一个名校会在很多不同的城市开设分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源同宗。同样中国地质大学也是如此,在武汉和北京各有一个分校,自然也就缺乏不了很多比较,那么究竟哪个更好呢,我个人认为是武汉的好,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首先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直属于教育部,是于国土资源部共建的地质大学,属于理工类的高校。被誉为中国地球科学的最高学府,是由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地质专业分出合并形成的,拥有北京和武汉二个校区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二个校区的师资力量。
武汉校区的中国地质大学中,有中科院院士11人,博士生导师217人,教授和副教授相加近百人,还有很多国家级的教学团队,值得一说的是赵鹏大和成秋明教授获得国际数学地质学会最高奖,是这个奖的唯一的二个亚洲人。
同样北京校区的也是很不错的,但因为地理优势,北京校区的有外籍的教授,也就是与国际更加紧密。但总的来说,虽然中国地质大学有二个校区,但武汉校区是主校区,自然在师资方面比较强的。
还有一个重点是地理位置。
如果说师资是自身内在的,那么地理位置就是加分项,在这个方面,自然是北京校区的要强于武汉校区的。北京毕竟是首都一线城市,更容易吸引人才,分数线也比武汉大学的高,设备也是更先进完善,资源等各方面也是优势。
虽然北京比武汉这个城市好,但武汉也是不错的,武汉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更是有4A级的逸夫博物馆,也是不错的。
以前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是总部,实力要强一些。
但现在两校分开了,北京地理位置好,分数线反倒比武汉高。而且,温家宝总理也是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
总的来说,两校实力差不多,两所学校性价比都很高。
我是地大武汉本科、地大北京硕士毕业,现在在努力复习,看看能不能回母校再读博,我倾向于回武汉攻读。
说点实际的,武汉地大总体教学质量比北京地大好,但是北京地大区位好,毕竟是首都,区位优势比武汉地大强,可以更好的参加首都圈的竞争。
下面简单说说武汉地大强于北京地大的原因:
一是学校面积大,可以承载很多教学设施,北京校区面积很小,可能还不如有些同学的高中占地面积大。我们都知道,地质类专业重视实践,武汉学校占有大量的实习基地,分布在河北北戴河、北京房山周口店、长江三峡等地区,武汉都是自有实习基地,而且面积巨大,北京则小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占有地质大学最早的北京房山周口店实习基地,校友温家宝同志在此学习过。
武汉地大,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组成了7校联盟。在武汉地大,只要好好学习,可以辅修武汉大学等学校的学位,在校园招聘时,7校也是联合举办,这是北京地大无法相比的。
二是师资力量,武汉整体上比北京的强,这实际上还是受限于北京校区太小的缘故,实在是无法扩展,无法引进更多的师资力量。
武汉地大自从未来城校区建成后,校园面积急剧扩张,师资、教学设备增添了不少,总体质量提升。其实,这从学校排名上也可以看出,多年来不同的机构发布的学校排名,即使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武汉地大依然排在北京地大前面。
当然,北京地大位于首都,一些面对首都圈的机会,武汉地大则享受不上了。
实在不行,就和我一样,本科武汉上,硕士北京上,两个学校都上一下,尽量把学校的优点都占上。顺便还把学校的公章都收集全了,合成完整的中国地质大学公章,不用再琢磨武汉还是北京的后缀。
也说点不太好的,这几年随着地质行业不景气,实际上地质院校都在走下坡路,滑坡明显的是长安大学(原西安地院),当然地质大学也滑落的厉害,我2004年入校的时候,武汉地大和北京地大还是一所学校,当时全国排名好像是41名(有点记不清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学校从2005年开始拆分成独立两所学校,结果全国排名一落千丈。当时,我所在的武汉地大一直传言要和华中科技大学合并(2所学校紧挨着),但是华科只要地质主专业,不要其它杂七杂八的专业,所以最后也没合并成。
我的中级会计考了四年了,还没有考过,还要不要坚持考下去?
我想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化即使自学也能掌握会计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但对会计实务可能由于没有实践操作经验才可能连考四年都通不过。而会计称职任职资格考试是要全部通过才可能获得证书。你就应针对性地强化会计实务训练,熟能生巧,功到自然成。我觉得只要你持之以恒、再努把力或许下次就能成功登顶如愿以偿了。
当然要坚持下去,要不然四年的努力也白费了。
其实中级不难,但也确实不像考初级那样简单,想当年考初级感觉自己经济法全靠蒙,实务学的还可以,经济法背不过也没时间,大部分靠蒙和突击背重点。最后也擦边通过了。
但是到中级的时候第一年信心满满的报了三科,买了轻一全套正版轻一。光买课件就花了300元,还需要密码、下载,因为操作太麻烦,以致于每回想学一会的时候,都被繁琐的课件劝退啦。第一年连考场都没进。只是心疼自己花的钱。
第二年报了实务和经济法两门,因为不想再白花钱了。通过各种渠道终于找到免费的课件,买的便宜盗版书。是的,首先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第一年时间紧,三个月时间就把实务的基础班听了一遍,听的是中华高志谦老师的课程,特点是讲的特别透彻,平时听会比较崩溃,做题就会很简单。轻一章节练习做了一遍。实务那年是二十一章,听的我快吐了,最后的时间只把经济法法条背了背,没有太多时间。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实务上。后来实务成绩还不错79分通过,经济法58没合格,也在预料之中。跟裸考差不多,上去就是蒙,后面分析题只能答个是或者否,能通过才怪。
第三年正赶上单位变革,突然就特别忙,但因为过了一门,剩下两门无论如何今年也要过。每天早上早起一个小时,晚上辅导完孩子作业后晚睡一个小时。这可能是我十年以来最勤奋的时候。还是考试前三个月,经济法和财管,还是基础班的课程一遍,轻一一遍,最后再做几套历年真题。最后都是70多分通过。
总结来说,其实就是要付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的把整本书学一遍。我个人属于一个点学不懂做题肯定错的类型。所以没有任何考试技巧,就靠认认真真听课做题。只要踏踏实实学懂了,考试肯定没问题。如果以后继续在干财务,现在初级证书遍地有的情况下,还是建议你努力一把,拿下中级证书才能更有竞争力。
明年准备考注税,2021年的初级中级注会注税课件都有。有需要的亲给我留言索取。
如果不是会计从业人员,可以换一个职称试试,如果是会计从业人员,奉劝友友还是坚持下去吧,毕竟是自己的专业,学习学习对以后的工作也会有帮助的!
说实话,中级会计职称确实很难,尤其是对没有企业会计实践经验的考生来说更难。但是,只要方法得当、认真复习,还是不难通过的。
我考试的时候,也是没有企业会计从业经历,所以发愁的就是会计实务,也是第四年才完成了三科的考试。
我觉得经济法和财务管理还行,没有什么难度,就是实务比较困难,每次都是58、59,后来还是考了60分勉强通过。
所以说,只要自己努力付出就会有所收获,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取消会计证后,如果说初级会计职称是会计从业的门槛,中级会计职称就属于成熟会计职场人的标配了。
不过,人各有志,每个人的职业规划不一样,无法强求人人都通过中级,人人都是CPA,是否要坚持取决于你的目前的定位和以后的职业规划。在对自己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是否值得坚持主要看四年之内没有通过的原因了。
其实,四年没有通过的情况比比皆是,本人第一次报名起算,至拿到中级会计职称证书止,花了整整七年;另一位好朋友从第一次报销至今,已经有15年了,仍然没有过,今年又报名参考了。
记得到了第四个年头时,仍然没有过,分析了一下原因,清楚地认识到本来就是半路出家,加之工作太忙,没有坚持学习,因此,一直在坚持。另外,动力不足,想到一个小会计,没有中级职称也说得过去。后来应聘上了会计主管,动力瞬间增加数化学品——每每人家问起是否有中级会计职称时,心里一点底气都没有,压根没有办法回答。
我朋友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她虽然是会计专业出生,但毕业后不久就结婚了,根本没有精力来学习,加之其老公收入比较高,根本没有任何压力。
中级会计师是含金量较高的证书!
对中级考试考多次是很正常的了,屡败屡战才是精神所在!
任何考试练习是关键,一定要强化练习,不能一看就会,一做就废!一定要强化动手能力,勤练习!
祝福考试成功
当然得继续搞呀,我16年开始报考中级,当时财务管理没怎么看书,考了20-30分,经济法80分,中级会计58分。
2017年又考另外两门,但是都没过,所以2016年的经济法成绩作废了。
到了2019年我没有报考,从2019年开始我就开始学习中级财务管理,因为我数学太差了,只听财管加财管题,2020年的时候我虽然报考了三门,但是我只看财管书,考试也只参加财管考试。当时我就想,如果财管这门大山不爬过,其他两门考再好也没用。后来,财管分数出了,我过了考了68分。
2021年我就学习会计和经济法学习,因为有以前的底子,很轻松就过了,一门80多分,一门70多分,所以,你说考了4年没过。我都考了5年才过!努力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矿床学复习资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矿床学复习资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